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在受疫情影响、线下招聘等多种促就业活动停摆的情况下,黄浦区人社部门多措并举、精准服务,依托区域品牌助业项目、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以及创新创业大赛平台,鼓励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群体,大处着眼,聚焦格局意识和趋势意识,小处着手,成功实现梯度就业和智慧创业。
“直通车”助力实现“职场微心愿”
“青年助业直通车”是有着14年历史的黄浦就业品牌项目,今年“直通车”以“职场微心愿”为主题,针对应届毕业生以及35岁以下失业青年特点,精心打磨了全过程就业服务链,通过线上“测、学”,线下“练、做”的“双轮驱动”运作模式,助力青年群体就业。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2届应届毕业生小周上半年的实习计划落空,“空有财务理论知识,却没实践机会”。疫情期间,小周在浏览新闻时看到了“直通车”的宣传海报,立即扫码报名。
不久,专属指导老师便与她取得了联系,一步步帮助她“上车”。小周不仅获得了一份针对财务岗位的职业测评,看到了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优劣势分析以及与岗位之间的匹配程度,也拿到了一套专属的线上财务私塾课程与直播课程安排。学习期间,指导老师还经常在她遇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并且不定期为她推荐合适的财务工作岗位。“我拿到入职通知书了,谢谢‘直通车’!”
在黄浦区就业品牌项目“青年助业直通车”的帮助下,小周成功实现了职场心愿,成为一家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并且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一路陪伴自己走来的指导老师。
据统计,本轮“直通车”已经吸引报名139人次,实际参加115人,其中,成功结业78人,实现就业31人。
“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在身边
最近,得益于区、街道、社区三方联动打造的“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也传来了好消息。“解老师,小谢已经在移动营业厅开始工作啦!”老西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专员梁莹,通过网络向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高级职业指导师解予晴报告了喜讯。
梁莹回忆,第一次听到小谢的名字,还是去年初秋。当时,经居委干部引荐,一对老夫妻来为儿子找工作,详细询问情况后,了解到小谢自从技校毕业一直在一家制造业公司从事操作工,后来失业了,之后多次求职均以失败告终,求职意愿越来越低。
梁莹向这对老夫妻介绍了“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的各类活动和服务,一个月后看到了鼓足勇气前来求助的小谢。建立联系之后,梁莹一边引导小谢完成从“要我工作”到“我要工作”的转变,一边为他报名街道青年就业沙龙服务,并且提前把小谢的情况告知了职业指导师解予晴。
解予晴做足准备,不仅为小谢送上量身定制的求职“攻略”,指导他确定职业意向、提高职业技能,还为他推荐了合适的岗位,帮助他有针对性做好面试准备。之后几个月,在区、街职业指导老师的陪伴下,虽然也有面试失败经历,但小谢的求职信心和职业技能不断提升,并且最终获得了移动营业厅业务受理员的工作。
“创业服务专员”陪伴走稳创业路
在6月29日收官的“燃创黄浦”创业创新大赛中,就读同济大学医学专业四年级的王龙飞收获颇丰,他表示,不仅把“黄浦区十佳优胜奖”收入囊中,还获得了一张由黄浦区人社部门专门为“本市院校在读或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创业者”准备的橙色“创卡”,以及一位由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创业咨询师担任的创业服务专员。
去年,黄浦区在全市推出“黄浦创卡”,通过深度挖掘区内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场地资源,为优秀青年和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办公工位及各项创业孵化服务。“黄浦创卡”针对不同的创业群体,设置了红橙蓝绿四种颜色,配备了不同的帮扶政策。
“我们此次带来的参赛项目‘CSPRT-颈椎病防治康一体化智能管家’,不仅能够免去患者奔波医院之苦,大大降低患者时间成本和医疗负担,同时还通过配备医生指导,提高居家颈椎牵引疗效、降低居家治疗风险……”谈起自己的创业计划,王龙飞不仅对产品优势如数家珍,对未来在黄浦走好创业之路也充满着信心。有了“创卡”撑腰,王龙飞及其团队将有机会享受长达一年的低成本固定工位。落户黄浦之后,黄浦区人社部门还将优先为其对接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资源。黄浦区“创业服务专员”也将继续陪他走好、走稳创业之路。(黄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Copyright C 2022-2025 Hire-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莱帕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4068948号-2
地址: EMAIL:3759321424@qq.com
Powered by Light-Plus.